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范修斌来校作报告

9月8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青岛分部工业信息安全委员会主任范修斌,应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邀请来我校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程序级以及数据级安全解决方案”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共计280余人参会。

报告会上,范修斌教授详细介绍了课题组近几年在程序级与数据级安全解决方案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他从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切入,结合CFL安全图灵机理论,深入解析了零信任模型、自主可控安全技术路径,以及在大数据、物联网、车联网、工控、医疗和金融等典型应用场景中的实践成果。

在报告中,范修斌教授回顾了团队在网络空间认证学、基于标识的证书认证体制CFL、高可用先天免疫理论等方面的原创性成果,阐释了如何从理论创新到产品生态转化,逐步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验证的技术体系。他从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切入,结合CFL安全图灵机理论,深入解析了零信任模型、自主可控安全技术路径,以及在大数据、物联网、车联网、工控、医疗和金融等典型应用场景中的实践成果。他指出:“条数据级与程序级安全的研究突破,不仅填补了国际国内在细粒度安全防护上的空白,也为未来新兴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范修斌强调,信息安全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更是关系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积极提问,就技术细节、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交流。

会后,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教研室主任田淼清向范修斌教授简要介绍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科研方向,并表达了希望整合双方资源、深化科研合作的意愿。范修斌教授对此表示高度认可,提出将在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的意向,并倡议共同推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双方经过深入交流,达成了建立更深层次合作关系的共识,为未来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撰稿:胡兆旭、孙海英;审核:张媛媛)

专家简介:

范修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青岛分部工业信息安全委员会主任,CFL发明人之一,“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获得者,曾任原总参某部副级职专业技术干部,密码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在北京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数学交叉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同时也是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已出版学术专著5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全军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