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2025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暨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

为提升我校教师人工智能数字化素养,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于7月12日至13日在黄岛校区举行2025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暨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本次培训由学校教务处与人事处共同举办,邀请原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冯晓云教授,山东省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立强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海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教学支持中心副主任姜永玲教授,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二等奖获得者、山东科技大学赵增辉教授及校内专家进行专题报告,360余名教师参加线下培训,1100余人次通过线上进行观看学习。党委常委、副校长苗吉军主持培训并讲话。

黄岛校区主会场

临沂校区分会场

苗吉军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育形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知识迭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在这一背景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不仅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支撑。希望本次培训能够助力新入职教师尽快完成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转变,骨干教师进一步探索教育创新,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在黄岛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冯晓云教授以“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培养面向未来的工程创新人才”为题,结合西南交通大学创新课程案例,重点讲解了跨学科创新课程案例建设历程、理念、组织模式以及如何构建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共同体;张立强教授结合自身牵头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经验,详细讲解了教学成果申报的选题技巧、材料组织与亮点提炼方法,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朱永海教授系统阐释“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核心框架,提出以“师-机-生深度交互系统”重构教育生态,重点讲解了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环节以及AI赋能智慧学习应用场景;姜永玲教授以“教学学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为题,深入解读了教学学术的核心内涵、实践方法及发展路径,讲解了如何将教学实践转化为学术研究,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赵增辉教授以“人智协同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守正与创新”为主题,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守正与开新、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以及课程思政的多维度评价。

校外专家专题培训

超星泛雅集团高级产品运营经理王彩玲在黄岛校区智慧教室主持开展“前置工作坊:智慧课程建设”培训,为教师们实操演示了智慧课程的建设方法,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立伟主持,共有79名老师参与。

新教师岗前培训中,纪委和人事处负责人结合典型案例,深刻阐释了“师德师风是教师评价第一标准”的核心要义,强调青年教师要始终坚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职业准则。会议组织观看了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片,以案为鉴,筑牢思想防线。教务处、科技处和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分别就教学规范、科研管理、科研诚信和海外访学等政策进行了系统解读,帮助青年教师准确把握政策要点和工作流程,了解学术规范,避免学术不端。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工作人员通过剖析实验室典型事故案例,作了“实验室安全主题教育”专题报告,切实强化了青年教师的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孙好芬教授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史倩教授结合自身成长路径为新入职教师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培训,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刘晓玲教授聚焦教学竞赛技巧,结合实战案例讲解了备赛策略与方法。整场培训内容充实、针对性强,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全面指导。

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此次培训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一步,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入职教师在系统的岗前培训中明确了职业方向、夯实了履职基础,骨干教师通过前沿理念的引领与实践经验的交流,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创新的方向与路径。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每月举办一次数字化能力提升专题讲座或工作坊,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发展机制,构建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积极搭建教师交流学习平台,共同探讨教育教学规律,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高质量的教师发展工作支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撰稿:高艺轩、徐杨杨、张立伟;摄影:刘书墨;审核:许从宝、王雄)

TOP